煤炭技术期刊查询(煤炭工程期刊官网)(3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后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,攻克沙苑。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。颍、豫、襄、广、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。大统六年(540年),东魏侯景侵犯荆州,后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,攻克沙苑。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。颍、豫、襄、广、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。大统六年(540年),东魏侯景侵犯荆州,宇文泰命其与李弼出兵,侯景撤军后,独孤信担任大使,抚慰三荆。北周建立后,升任太保、大宗伯,晋封卫国公,食邑一万户。赵贵被处死后,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。不久,被晋公宇文护逼迫在家中自尽,时年五十五岁。
4、王遵文,官员。字艺庵。大同市灵丘县城小西关村人。其父王思祖,为清道光十五年(1835)举人。王遵文在私塾就学,咸丰九年(1859),赶赴太原访求高师。他写了一篇文章,转呈主持晋阳书院的田京卿过目。田读后赞不绝口,便收纳王遵文于门下,于是王遵文学业大有长进。咸丰十一年(1861)任太学。同治元年(1862)开科考试,他以小京官的职务在刑部任职。当时与稷山县王念堂、朔县的王向甫、定县的王镜逸在北城被称为“山西四王”,均以才德超群,受到上司的青睐。
5、徐化溥,男,字云山,号云门,自称云门山人,明末清初阳和卫人(今阳高人),顺治年间贡生,明末清初地方著名学者。清朝顺治初年(1644-1661),大同府历经“姜变”移驻阳和,
世居阳和城内的徐化溥更加显露出来。在阳和府衙为官的曹秋岳(名溶,浙江嘉兴人,曾任职阳和兵备道)、魏环极(名象枢,直隶蔚州人,官至刑部尚书)等人,都是当时名著学界的人物,与徐化溥交谈后,不由得惊叹阳和小城竟有如此高士。从此,徐化溥的名气更大了。其间,徐化溥被阳高卫及大同府推举为岁贡,还被聘请在阳高卫县学担任教师。顺治七年(1650),知府胡文烨计划撰修《云中郡志》,熟知当地情况又学识渊博的徐化溥并最终成为顺治《云中郡志》的主要执笔者。
6、王家屏(公元1535年——1603年)字忠伯,号对南,山阴县河阳堡人,曾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予机务,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。所以,在雁同、朔州地区民间以“王阁老”相称。万历十二年(1584年),王家屏被提升为礼部右侍郎。不久,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,辅助朝政。王家屏执阁六年,时间虽短,但给当时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不贪权武断,“推诚秉公,百司事一无所扰”(《明史》);他恪尽职守,“每议事秉正持法,不亢不随”;他注意处理同内阁诸臣关系,与同僚们和睦相处。万历十九年(1591年)秋,出任内阁首辅。他老成谋国、施政严谨、品格高古,然而既不遇时,也不遇主,昏暗的君主粉碎了他的“尧舜之臣”美梦。王家屏并有著作传世:一种是收入《四库全书》的《王文端公集》十四卷;另一种是《复宿山房文集》四十卷。
7、毕士安(938年—1005年11月14日),本名士元,字仁叟,一字舜举。代州云中(今山西大同)人。
宋太祖乾德四年(966年)进士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,为监察御史,出知乾州。淳化二年(992年),召入翰林为学士。宋真宗即位,权知开封府事。咸平中,复为翰林学士,以目疾出知潞州,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。景德元年(1004年),进吏部侍郎,参知政事,拜平章事。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,力主真宗亲征。景德二年(1005年)卒,年六十八,谥文简。有文集三十卷,今已佚。《全宋诗》录有其诗。
8、曹文诏(?—1635年),山西大同人,勇毅而有智略。明朝崇祯年间将领,号称第一良将,官至总兵。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勋卓著。崇祯八年(1635年),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。
死后,明王朝追赠其为太子太保、左都督。
9、拓跋珪(公元371年8月4日—公元409年11月6日),又名拓跋开、拓跋什翼圭、拓跋翼圭,字涉珪,鲜卑族,北魏开国皇帝。
公元376年,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。
公元386年,16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,即位称代王。又在当年四月定国号为“魏”,是为北魏,改元“登国”,
公元398年,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,并称帝。他即位初年,积极扩张疆土,励精图治,将鲜卑推进封建社会。晚年则好酒色,刚愎自用,不团结兄弟,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中遇刺身亡,终年仅三十九岁,在位二十四年。
其子拓跋嗣登位后,于公元410年(永兴二年)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,庙号烈祖,公元420年(泰常五年)才改谥为道武皇帝,公元491年(太和十五年)改庙号为太祖。
10、曹变蛟(1609-1642),山西大同(今山西大同市)人,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。身怀勇力,少年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。为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,平定多次,很受天子器重。先后被任命为参将、副总兵、都督佥事、左都督、总兵官。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,统兵有方,敢战敢为,为抵抗满清异族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,崇祯十五年于松锦大战壮烈殉国。此役,明军大部崩溃,诸军皆逃,唯变蛟亲率部下冲后金军大阵,直抵皇太极中军,箭射后金大纛,吓敌酋使其中军后退里许,惜大势难挡,终因势孤力穷,兵败并俘,不愿投降后被后金残杀。
文章来源:《煤炭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mt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1171.html